《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转化医学杂志)2018年发表了我所关于外周血中循环microRNAs与反复流产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关系的研究论文(Yang Q.,Gu WW.,Gu Y.,Yan NN.,Mao YY.,Zhen XX.,Wang JM.,Yang J.,Shi HJ.,Zhang X.,Wang J.,2018. Association of the peripheral blood levels of circulating microRNAs with both recurrent miscarriage and the outcomes of embryo transfer in an in vitro fertilization process)。
健康生育是关系到个体生殖健康以及家庭和谐幸福的重大民生需求,复发性流产属于典型的易诊断难治疗的不育症,临床缺乏相应有效的预测和监测指标。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婚育年龄的延迟以及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加大,不孕不育现象在我国日趋突出。辅助生殖技术满足了不孕不育夫妇的生育需求,但反复植入失败已成为限制其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因此,发现新的可用于复发性流产等病理妊娠诊断预测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妊娠结局预后的生物标志分子,将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复发性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诊治技术提供新的线索和物质基础,也可提高生殖健康和妇幼保健水平,进一步满足育龄夫妇生育健康的后代这一民生需求,同时也符合国家主体科技规划的要求。
在该论文中,研究人员利用深度测序、原位杂交和实时定量PCR等技术,研究了miR-23a-3p、miR-27a-3p、miR-29a-3p、miR-100-5p、miR-127-3p和miR-486-5p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以及IVF-ET病人的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发现外周血miR-23a-3p、miR-27a-3p、miR-29a-3p、miR-100-5p、miR-127-3p及miR-486-5和复发性流产的发病机理密切相关,可作为潜在的复发性流产诊断生物标志物;同时还发现这些miRNAs,尤其是miR-127-3p和 miR-486-5p,为IVF-ET的妊娠结局提供了潜在的预测指标。
这一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